喘出于肾,则病在根本矣。革则阳气外越,牢则阴邪内固。
其着于肠胃之募原也,饱食则安,饥而痛。甚者为痤,微者为。
汗是故风寒客于人也,使人毫毛毕直,皮肤闭而为热,当是之时,可汗而发也。 肺在上,肾在下,脾胃居中,主其升降之柄,故曰“外连脾胃”也。
实喘者,胸满声粗,气长而有馀;虚喘者,呼长吸短,息促而不足。观于食粥、与不食粥,微发汗、更发汗,中病即止诸句,仲景已于内虚之人,早为筹画矣。
淖泽者,湿滞多也。盖心为君主之官,神之舍也。
从部所起者,至期而已,谓如肝色先见于左颊,至甲乙日即当汗解之类是也。"故闻呼吸声息,可为察知五脏之助,自当细心听取。